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师生,在校团委和党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共同组建了“三大战役”革命精神赋能“大思政课”实践团,于7月16日-20日,从淮海战役主战场徐州出发,先后赴天津和锦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长旭带队,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赵元龙、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张琳、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谢龙龙和10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实践。
实践出征:在专题理论课中筑牢思想根基
7月11日下午,实践团在文科楼A208会议室举行出征仪式。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闵涛、校博物馆馆长王传棨、校团委副书记徐彤彤,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丁恒星、副书记张长旭,实践团指导教师及实践团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会议由院党委副书记张长旭主持。
出征仪式上,闵涛简要介绍了本次实践背景和意义,他指出本次实践是在高校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的重要探索,实践团成员要在实践中深入挖掘育人资源,深刻接受思想洗礼与党性教育,深度领悟“三大战役”革命精神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在丰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路径的同时,不断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动力。王传棨为实践团师生讲授专题理论课,他从“时与势”“道与器”“做与作”三个维度对“大思政课”场馆实践的方法进行了解读,为下一步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出征仪式
津门寻迹:在平津硝烟中感悟战略伟力
7月16日,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平津战役纪念馆。在恢弘的展厅内,一幅幅定格历史瞬间的图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旧物、一幕幕运用前沿技术复原的战役场景,将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以及人民解放军将士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在师生面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驻足参观学习,我们党在平津战役中“打、谈、等”的战略艺术,16岁革命战士钟银根“四树红旗”的英雄事迹,我们党对平津名胜古迹和高校的保护……历史的厚重感与革命的炽热情怀在胸中激荡,引人深思。实践团师生充分利用这一鲜活课堂,现场录制了主题思政课视频。他们以馆藏文物为生动教材,以英烈事迹为感人案例,将厚重的革命历史转化为直抵人心的育人资源,并向来馆游客、兄弟高校大学生和小学生讲述了淮海战役革命故事,形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微课。

参观平津战役纪念馆

重温入党誓词
7月17日上午,实践团师生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祁雅楠等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祁雅楠详细介绍了纪念馆在史料研究、展陈创新、社会教育,特别是在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讲好红色故事方面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她讲述了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平津战役纪念馆参观时的情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这既是对场馆育人的要求,也是对高校和广大青年的要求。座谈会上,平津战役纪念馆向实践团师生赠送了《见证天津解放》《红色家风,代代相传——平津战役参战将士子女访谈录》口述史著作,并就深化馆校合作、共建育人平台、开展深度交流达成了初步共识。

与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祁雅楠座谈交流
辽沈砺志:于英雄热土上体悟人民伟力
7月18日,实践团抵达辽沈战役的主战场—辽宁锦州。师生们步入庄严肃穆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从塔山阻击战气壮山河的坚守,到锦州攻坚战中决定性的突破;从“关门打狗”这一高超军事战略的完美演绎,到人民群众倾尽所有、全力支前的感人画卷,师生们学习了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伟大转折点的辉煌历程及其彪炳史册的历史意义。参观学习结束后,实践团师生与辽沈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芳进行交流,双方在资源共享、课程开发、实践基地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下一步馆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与辽沈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芳座谈交流
7月18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锦州攻坚战中极为惨烈的战斗遗址—配水池战役纪念馆。这片曾经历长达十小时血战的英雄土地,见证了东北野战军将士以钢铁意志和巨大牺牲攻克敌军坚固堡垒的壮举,解放军“打铁汉”力克国民党军“铁打汉”,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里,辽宁省人大代表、辽沈战役英烈梁世英的孙女梁丹丹老师带领大家参观讲解,并亲切同实践团师生座谈交流,她以家族珍藏的珍贵记忆和深厚情感,深情追忆了祖父梁世英在锦州战役中为掩护战友、炸毁敌堡而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令在场师生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在血脉中传承的磅礴力量。

参观配水池战役纪念馆
讲解结束后,师生们与梁丹丹老师座谈交流,围绕“如何在和平年代赓续先烈信仰”、“新时代青年如何肩负历史重任”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梁丹丹老师结合自己追寻英雄长辈足迹参军入伍、驻馆讲解的个人经历,殷切勉励青年学子要倍加珍惜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繁荣,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深深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

与梁丹丹老师座谈交流
历史启迪未来:在时代征程中熔铸信仰之魂
此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团重走“三大战役”之路,是系统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育人的一次重要探索,对于系统构建“三大战役”革命精神作用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强化“三大战役”场馆与区域内高校的协同联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系统理解把握“三大战役”红色史料及革命精神,并从中汲取精神伟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这场跨越时空的追寻之旅,自己在历史深处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触及灵魂的深刻对话,“三大战役”所体现的听党指挥、信念坚定、依靠人民、无惧牺牲、系统观念、艰苦奋斗等革命精神将始终引领广大学生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中铸牢根基,擦亮底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青春光芒!
来源:谢龙龙 杜文博 赵元龙
一审:田宏远
二审:张长旭
三审:丁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