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行走课堂育新人:中国矿业大学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吉林实践研修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及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育人水平,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7月14日至20日,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依托吉林大学研修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研修活动。此次研修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教师深刻感悟思想伟力,汲取精神滋养,丰富教学资源,切实增强教师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感悟时代脉动,筑牢奋斗信念与道路自信。研修首日,教师们赴一汽红旗展览馆、生产车间开展主题教学。通过实地考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与自主创新成就,教师们深刻领悟了“艰苦创业,为国争先”的红旗精神内核,切身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自信,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激发学生科技报国志向积累了鲜活动力。随后,在林田远达创客公园体验教学,进一步深化了教师们对汽车文化与工业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的认知,拓展了运用新技术赋能思政教学的视野。

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与历史自觉。7月16日,在吉林省博物馆,教师们围绕“传承历史文化,讲好吉林人民革命故事”、“白山松水的记忆”、“破晓——吉林人民革命斗争史”等主题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系统学习吉林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和人民奋斗史,教师们深化了对伟大建党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强化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自觉,为在思政课堂讲深讲透讲活党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凝聚团结伟力,铭记英烈功勋与初心使命。7月17日,在大荒沟党史教育基地,教师们聚焦《民族团结共赴国难》主题展览进行学习。在珲春党史展览馆,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抗战时期珲春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英勇事迹,深刻体悟到民族团结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在庄严肃穆的十三烈士陵园,教师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革命先烈,追思其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心灵受到深刻洗礼,进一步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下午的“重走抗联路”体验教学,让教师们通过脚步丈量历史,切身感受抗联战士在极端艰苦环境下的顽强斗争精神,深化了对革命先辈理想信念的理解。

洞察开放前沿,坚定文化自信与国土安全意识。7月18日,研修基地组织教师前往中俄珲春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现场教学。教师们以“以文化自信激励开放发展”为视角,深入考察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高水平开放的深层动力。下午在防川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师们参观了“山河寸心 绩铭东陲”——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防川边界史馆。通过对近代先贤捍卫国土完整事迹的学习,教师们深刻理解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了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责任感。

砥砺政治品格,强化旗帜引领与精神传承。研修尾声,教师们以一场庄严的《我向世界升国旗》升旗仪式作为体验教学,在神圣的仪式感中升华爱国情感,强化国家认同和政治担当。随后前往太兴红色小镇进行专题教学,深入学习《旗帜——中共东满特委领导下的东北抗联二军抗战斗争史》。通过实地探访历史遗址和聆听详实讲解,教师们系统了解了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被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所深深震撼,对如何将革命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次实践研修成效显著,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教师们一致认为,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和实践赋能。大家不仅系统学习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深切感悟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磅礴力量,更实地考察了国家发展成就和边境开放前沿,为讲好思政课积累了丰富、鲜活、接地气的第一手素材。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研修为新起点,引导全体思政课教师切实把研修成果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动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来源:田宏远

一审:赵玺雅

二审:张长旭

三审:丁恒星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