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现场

党委书记丁恒星致辞
平津战役纪念馆副馆长祁雅楠讲话

院长阎国华讲话

党委副书记张长旭主持会议
平津战役纪念馆李琳讲思政课
9月17日下午,平津战役纪念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祁雅楠一行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交流座谈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丁恒星,院长阎国华,党委副书记张长旭,副院长程志波,副院长张灿出席会议,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长旭主持。
丁恒星代表学院对祁雅楠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学院发展历史、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主要阵地,在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拓展、思政资源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尤其革命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方面取得进展。他强调,平津战役纪念馆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历史史料与实践教学资源,期待双方以此次座谈为起点,在未来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祁雅楠对学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平津战役纪念馆思政教育建设的特色实践。她指出,纪念馆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史料挖掘方面,梳理平津战役相关史料,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分级教学方面,针对不同群体,打造数字化课程资源,构建梯队化教育矩阵;在载体创新方面,推出写生实践等沉浸式项目,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和数字移动课堂。此外,纪念馆还通过设立“馆长接待日”、推动京津冀区域协作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拓展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阎国华在交流中表示,平津战役纪念馆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举措为学院提供了宝贵借鉴。他结合学院教学实践提出三点思考:一是以挖掘史料为起点,让理论教学更具温度与深度;二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差异化教学方案,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三是叙事创新,借鉴纪念馆情景沉浸式教学,将红色故事与学生生活场景、专业学习需求相结合,让思政教育走向生活。他表示,学院期待进一步借鉴纪念馆经验,深化馆校合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贡献马院力量。
座谈会上,双方与会人员还围绕高校巡展、课题研究等相关工作展开了深入探讨。阎国华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李琳等三位纪念馆专家颁发“思政实践教学校外导师”聘书。随后,平津战役纪念馆李琳老师以“平津薪火,矿新启航”为题开展思政专题讲座,从平津战役的历史背景、关键战术、胜利原因等方面展开讲解,深入剖析战役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与时代启示,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深刻的红色思政课。
来源|虞嘉蓓 梁楚
校对|袁从磊 栗兰兰 田茹月
一审|田宏远
二审|张长旭
三审|丁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