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名家·名文·名刊系列讲座(第十九期)

6月26日上午,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堡骏应邀以“探寻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成果形态——《资本论》方法论研究”为题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院长阎国华教授主持,并邀请《贵州社会科学》副研究员李迎喜担任与谈人,我院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我院师生聆听学术报告

丁堡骏教授为马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丁堡骏教授首先提出“马克思哲学革命成果形态之谜”,从法俄教条主义争议、恩格斯历史合力论阐释困境,到斯大林教科书范式局限,揭示学界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成果的理解分歧,并指出突破实践与理论困境的出路在于遵循马克思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路径。丁堡骏教授梳理了马克思思想足迹,阐述其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将唯物史观逐步深化为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资本论》中实现哲学方法与经济分析融合等一系列过程。他强调,唯物史观并非独立哲学体系,而是指导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丁堡骏教授以马克思对落后国家历史变迁的分析为例,强调唯物史观需结合具体历史条件,反对教条化解读。最后,他展望当代学术使命,提出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立足“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定位与初级阶段实际,将理论探索扎根中国实践。

在与谈交流环节,《贵州社会科学》李迎喜副研究员表示,丁堡骏教授的报告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成果问题,指出成果是方法论而非体系,凸显了《资本论》的核心地位。她从实践导向、直面时代问题、革新方法论三方面讨论哲学出路,并围绕“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与丁堡骏教授进行了对话交流。

副院长张灿对本次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丁堡骏教授分享了两个方法论,一是学术研究方法论,要将学习与研究结合,从批判前人成果出发,借文献提出问题;二是《资本论》研究方法论,核心是抓住马克思哲学观研究《资本论》的内在逻辑,尤其要以唯物史观为总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他鼓励同学们将学术报告中的启示转化为学术实践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注重问题导向,推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上一篇:名家·名文·名刊系列讲座(第二十期)

下一篇:名家·名文·名刊系列讲座(第十八期)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