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我校举办“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教学”集体备课会

备课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刘波讲话

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刚发言

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池忠军发言

9月15日上午,学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弘扬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集体备课会。备课会聚焦“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这一核心,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刻把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世界贡献及其当代价值,精准理解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光芒。校党委书记刘波,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刚,在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我校定点帮扶安徽省灵璧县灵光村灵光小学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等50余人参加会议。备课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阎国华主持。

在专家辅导环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刚围绕“将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融入思政课中”这一议题,强调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要坚持正确历史观,拓宽国际视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和吸引力;二是要立足思政课知识框架,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等主题整体纳入相关内容课堂教学;三是要结合教学实践,以专题讲授法、比较教学法、数据分析法、沉浸式体验法和实践调研法等形式,通过说故事和讲道理的方式,把问题讲清楚。

在备课分享环节,来自不同学段的教师代表围绕“抗战精神融入思政课”开展了交流,呈现了分层递进、各有侧重的教学探索成果。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学小学部周楠、徐州市鲲鹏路初级中学苏维、马克思主义学院薛梦真等思政课教师分别做了题为《历史·教材·项目:抗战薪火代代传·精神永驻育童心》《教材·生活·使命:初中抗战精神教学的三维落地》和《世界历史坐标下的抗战胜利意义》的备课分享。三位教师的分享着重探讨了抗战精神传承教育在小学、初中、大学不同阶段的独特价值,明确了契合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与成长需求的课程实施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池忠军对三位老师的备课分享进行了点评。他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在立足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分层施教,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在纵向上需围绕核心目标实现“螺旋式上升”,确保内容深度随学生成长逐步递进;在横向上每一学段的不同课程间要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编排。同时,他建议通过加强跨学段集体备课,促进不同学段的交流研讨,从而明晰各自的教学重点、适配方法与攻坚难题,持续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地见效。

刘波作总结讲话。她代表学校对参会专家和教师表示欢迎,并充分肯定了备课会的主题、形式与成效。她指出,开展抗战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坚持以史为鉴、聚焦思想引领,构建覆盖全学段的育人体系,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培养各阶段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针对思政课建设,她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政课教学协同发展、同向发力。同时,要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挖掘徐州本地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加强与中小学及相关纪念场馆的合作联动,将“伟大抗战精神”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丁恒星、副院长张灿分别主持了备课分享和专家点评环节。在会上,与会专家和教师还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新闻网


下一篇:我院教师在第三届江苏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喜获佳绩

最新资讯